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吴晓求:科技助力中国金融“弯道超车”

吴晓求 全球治理 2021-02-06

全文约1700字,读完约需2分钟。


者按:吴晓求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为吴晓求教授在2018年5月19日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思危大讲堂”上的演讲摘要,刊于5月23日《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金融总量快速膨胀,但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却仍低于进出口贸易与实体经济。目前中国金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金融脱媒推动了中国金融的融资革命,而以微信、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推动了中国金融的支付革命。


那么,究竟该如何深刻理解金融改革新趋势?中国的金融改革究竟将要沿着怎样的路子走下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2018年5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第21期“思危大讲堂”上指出:“中国金融变革是不可阻挡的,金融脱媒、科技创新及国际化正在不断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



三种力量推动中国金融改革



“市场、科技和国际化这三种力量将会对未来中国金融产生深刻的影响。”吴晓求如是说。


——金融脱媒颠覆传统融资需求。金融脱媒,也叫去中介化,就是金融活动脱离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完成资金交易。简单地说就是,资金的需求者和供应者,绕开商业银行,直接见面交易。


金融必须要满足无论是社会、机构或个人的多样化、市场化的需求,尤其是当我国慢慢进入到高收入阶段之后,人们对金融需求是多样化的,且更加明显而迫切,其中财富管理是重要的金融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趋势,在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力量的推动下,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将会朝着证券化资产比重不断提升、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和方向发展。


市场的力量不仅让整个金融体系的管理机制建立在市场化的平台上,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力量将会使得中国金融的基础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基础结构指的就是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结构是中国金融体系最深层次的结构,市场的力量将会使中国金融体系最深层次的资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的力量显然来自于社会需求的变化。


——科技创新颠覆支付业态。科技创新对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植入到传统金融体系之后,金融业态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被赋予了非常强大的内核,金融的功能变得非常强大。


支付的变革推动了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车。应尊重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新技术注入到传统金融后,传统金融的基因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金融的功能大幅度提升。科技金融克服了传统金融的时空约束和时空限制,传统金融借助新的内核会发生脱胎换骨式地变革。


——开放使中国金融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之中。与经济影响力相较,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量相对不足。目前中国金融很难说是国际化的金融,无论从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中国市场外国投资者的结构和比例方面讲,都难以得出中国金融是国际化金融的这一结论,但是中国金融今后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且未来五年,中国金融将会在国际化方面迈出非常大的步伐。最近中国政府在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上对外资已经放开,除商业银行以外,不设持股比例限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表示未来五年中国金融开放会大踏步前进,包括人民币自由化改革、金融市场的开放都是必须要推进的。


多方开放助力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世界性大国,其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其货币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吴晓求表示:“如果要把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想融合,未来我国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不断国际化,需不断吸引全球投资者到我国的资本市场投资。”


——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首先,需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其次,需改变上市交易规则及发行制度,吸引保留有成长性、创新性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而不是只留存钢铁、煤炭等国有企业;最后,需注意政策推出的可预期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分为3个阶段,即可自由交易、结算货币、国际储备性货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第一个阶段,未来如何维护人民币长期信用价值,如何处理贸易摩擦都将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金融机构的开放。目前外资银行总资产相较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占比不过2%,未来需进一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


随着市场、科技和国际化这三种力量对中国金融产生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发生变化,证券化金融市场的比例逐渐提升,与非证券化市场比例达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人们的投资需求改变,金融的功能也在不断改变,其中财富管理功能正在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


此外,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由此前的防范机构风险的单一风险转变为防范市场价格风险与防范机构风险并存的双风险,5年后中国的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未来金融市场风险将发展为立体化风险。吴晓求强调,监管与改革需跟上风险的转变,但监管与改革的核心作用应是“衰减”风险,是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而不是完全消灭风险。



更多阅读:

【大咖对话】尼尔·弗格森:“替特朗普说句话”VS 吴晓求:“他不简单”

【视角】吴晓求:2020年前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金融开放是必然

【大咖】吴晓求:让百姓收入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相媲美(附视频)

【动态】吴晓求:研究区块链四年也没搞清楚这是什么玩意

【讲座预告】马丽蓉:一带一路学暨全球丝路学派的理论溯源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